作為2023CCFA新消費論壇系列活動之一,2023CCFA新消費論壇系列活動—中國自有品牌峰會于4月19日在重慶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行業內眾多領軍企業高管及自有品牌業務負責人,大家齊聚一堂,圍繞“加速轉型 創新出發”主題,共同探討自有品牌,超市行業的發展之路。
商品力是零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要素

峰會伊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首先從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展開分析,他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零售企業只有竭盡全力,努力用心經營企業,才有可能在當前市場上獲得生存,這就是高質量發展的真正含義。但不管外部環境怎么改變,零售的本質就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零售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商品力是企業要考慮的第一要素。消費者到門店,首要的目的就是購買商品,享受隨之而來的服務。
因此,今天行業中發展比較穩健的企業,無一例外都在商品力的建設上比其他企業下更多的功夫。而商品力的強弱,跟企業的供應鏈建設,商品開發能力,采購能力,組貨能力,自有品牌開發能力密切相關。從消費者角度看,消費者在開啟一段購物旅程前,其購買決策過程是:首先針對所需要的品類商品,在其心智中第一會浮現的是超市或者商家,就是消費者購買這個品類的購物目的地),所以零售企業和消費者建立強關聯就變得非常重要。第二步,有了這樣的關聯和心智后,消費者決策很大程度取決于消費者對產品的偏好和需求,這些都是建立在消費者對商家的信任基礎之上。當消費者對商家產生足夠的信任,消費者相信商家的選擇,自有品牌才有發展的堅實基礎。消費者信任是企業發展自有品牌最核心、最關鍵的要素。當前,自有品牌的重要性已成為行業共識,自有品牌可以解決差異化的問題,可以改善企業的毛利,可以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做自有品牌需要投入和技術,一部分企業在自有品牌的發展階段,已經從相同質量、更低價格的階段,發展到發達國家主流的相同價格,自有品牌質量更高的階段。但是,回到原點,企業的商店品牌,已經做到值得消費者信賴嗎?過去有沒有辜負消費者的信任?如果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程度不夠,企業未來如何與消費者建立信任?這些都是值得當前行業企業關注的問題。
作為零售業老兵,經歷商業零售業50年發展,從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時代,從市場經濟的“商品為王”,到“場地為王”再到“心智為王”階段,長春歐亞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和平對中國商業的發展有著深刻感悟。
面對當前中國商業面臨著嚴峻、復雜的局面,曹和平根據幾十年的從業經驗和對行業的觀察,給出中肯建議:一是,適應市場求生存,駕馭市場求發展。二是,掌握量力·盡力·超力的節拍。恰當的應用量力而行、盡力而行、超力而行,會有效把控企業的發展節奏,形成一種良好的企業運行態勢,從而較好實現目標。三是,做好法理·市場·情理三個研判。四是,處理好動機·能力·可能三者關系。正是基于此,在面對新冠疫情挑戰,以及經濟下行的壓力時,長春歐亞集團的經濟效益持續提高,2021年實現統計銷售427.40億元,目前門店數量接近150家,覆蓋全國11省23座城市。會上,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就企業決策機制、未來健康發展、二代傳承等行業關注問題跟曹和平進行了深度探討。針對如何作出正確決策的問題,曹立平表示,要想辦好企業,首先就是企業的良性化。不能把規模、把效益都擺在第一位。對于企業發展而言,做好戰略規劃很重要。事實上,早在1986年,長春歐亞集團就作了“三星戰略”的整體規劃,該戰略一直貫徹到今天,未來也會堅定執行。談到接班問題時,曹和平認為,創造財富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不要糾結財富的傳承,要更多考慮自身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每代人做每代人的事。
“行業在社會發展當中一定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冬天樹葉落了,枯樹一棵,但春天一定會老樹新芽,我對中國商業抱有希望的,一定為它不懈努力。”曹和平表示。
從成立之初,自有品牌就是元初食品發展的核心重點。近年來,元初的自有品牌銷售占比始終穩定在50%-60%之間。會上,元初食品總裁兼副董事長陳啟明分享了元初食品自有品牌的實踐經驗和感悟。
據介紹,在元初12年來的發展過程中,元初躲開了三個干擾:
1、講交易條件、講品質,避開了傳統零售“二房東”式的通路灰色收入干擾。
2、琢磨餐桌和廚房,避開了流量干擾。
3、發力柔性供應鏈,選擇慢半拍,避開了燒錢干擾。
元初的零售門店是定位于“健康三餐提供者”的社區生鮮超市,在品質驅動下,元初非常重視品類均衡,在其門店品類結構中,60%為生鮮,40%為預包裝。陳啟明認為商品即服務,商品力的下一步就是以店形式出現的服務。盡管目前元初擁有多個自有品牌商標,但元初的定位是強服務品牌、弱商品品牌。“把商品品質拉到平均線后,我們把商品的價值看得很高,突出服務品牌是元初的一個選擇。”陳啟明表示。
強化自有商品開發,打造商品獨有性

羅森中國總裁三宅示修分享了羅森中國在自有商品開發上的舉措。他表示,羅森希望,顧客是為了想要的自有商品才到羅森門店,因此羅森就必須做好包括供應鏈管理,商品品質管理,店鋪管理,顧客喜好分析等。
目前,羅森的自有商品以便當、面類、三明治、甜品、面包為中心。羅森還推出了羅森精選產品線,在原料、生產方法方面下功夫,致力于開發有特點的商品。
據介紹,羅森商品開發從市場調查開始,包括目標對象(向誰),選定(選擇什么),價格,SKU(哪些類別),商品規格,商品利潤,銷售(怎么進行)等。企業要了解商品的成本構成,對顧客需求進行假設,還要考慮商品在店鋪如何進行陳列,對SKU進行管理,保持品類的平衡,還有如何實施促銷,特別重要的是,零售企業如何和供應商建立雙贏關系。三宅示修表示,不僅是羅森的便利店業態,被稱為制造型的零售業態都要跟供應商、工廠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能夠互相理解尊重,才能實現雙贏。

進入中國市場26年來,成都伊藤伊藤洋華堂通過強化自主品牌商品開發,打造成都伊藤洋華堂的獨有性。會上,伊藤洋華堂食品部青果部長國生大輔以“看得見的放心”品牌產品為例,分享了成都伊藤洋華堂的自主品牌開發及運營戰略。
“看得見的放心“運營體系分為審查、監察,檢查三個階段。成都伊藤洋華堂獨立開發出一套確保安全性的標準,并根據該標準對商品的安全進行管理。當商品進入賣場后,為了顧客對“看得見的放心”的品牌有所認知,成都伊藤洋華堂會在店頭放置本品牌專用的媒體物,采用專用包材包裝商品,專區陳列。同時,顧客也可以從電腦和手機端能夠掃描商品相關的生產者信息。截止2022年,成都伊藤洋華堂的PB自有品牌涉及179個商品群、超過1500個SKU左右,累計銷售9.2個億,銷售構成達8%,未來會重點增加PB商品開發,計劃2026年達到30%的銷售目標。此外,PB未來開發的方向除了第一階段的味道、品質、健康以外,還會針對便利、進口以及緊貼地區,環境應對方面進行開發。“在產能過剩、產品過剩的時代,零售企業一定要學會為顧客選擇商品,讓門店成為顧客選擇的對象。這是零售經營的基本邏輯,也是品類管理能夠幫助企業解決的問題。”會上,元旨數據科技創始人張智強從六個方面深入分享了品類管理對自有品牌的促進:一是,自有品牌采購的對象是產能,不是產品。二是,自有品牌的產品品牌要與門店品牌直接關聯,要做相互的備書。三是,自有品牌商品的開發要以品類為經營單元。四是,自有品牌的好壞要針對品類角色確定目標。五是,自有品牌商品需要表演,并且是產品本身的表演。六是,與一線品牌對標,對比陳列,鼓勵顧客轉化。七是,與優秀的供應商合作是自有品牌成功的必要條件。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作為主持人,與西亞和美總經理沈世泉,生鮮傳奇董事長王衛,吉麥隆董事長周新良,天虹超市總經理王濤,T11創始人、CEO杜勇,北京超市發總經理張慧雪就線上線下發展、自有品牌開發、新業態等行業關注話題,共同探討超市轉型發展之道。
疫情放開后,消費市場逐步復蘇。參與對話的各區域零售龍頭企業代表都分享了2023年第一季度的經營數據。北京超市發商品經營毛利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T11在今年一季度實現了小幅增長,其中,1-2月份數據較去年同期實現增長,但3月份數據低于去年同期。天虹超市在今年1-2月份取得了不錯的增長業績,但3月份數據有所下降。吉麥隆今年一季度的經營數據相較于2019年有個位數增長。生鮮傳奇今年一季度較去年同期遞增7%,西亞和美今年一季度較去年同期也有所增長。對于線上與線下發展問題,作為新零售企業代表,T11線上占比已達36%,但其創始人杜勇建議,零售企業發展線上時要考慮兩點:一是消費者是不是真的需要,二是在企業未來發展過程中,在盈利前提下,未來APP或者流量的主入口是不是企業自己?在沈世泉看來,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實體企業不能回避線上購物消費趨勢。但在做線上業務時,西亞和美有三個不做:不把線下門店商品搬到線上。不把到店顧客的商品送到家,要讓顧客到店消費。不到公眾平臺做網店。王衛表示,生鮮傳奇這些年一直在探索線上業務。生鮮傳奇開發的“云店”項目,通過私域送貨到家,目前在5家店試點,私域覆蓋率接近100%。王濤介紹說,天虹超市的線上占比達20%多,2022年線上訂單量增長超過50%,其線上業務始終以有效益發展,現在該業務處于盈利狀態。張慧雪表示,今年一季度超市發的線上業務較去年同期實現40%的增長,主要依托于美團、京東和餓了么三大平臺發展線上業務。談到自有品牌發展,王衛認為自有品牌建設是企業的一個必答題。目前生鮮傳奇的自有品牌比重達到70%,剩下25%是一線品牌不能替代的品類。王濤表示自有品牌是天虹超市的戰略核心,目前其自有品牌SKU已超過1500個,銷售占比超過10%,在很多品類里自有品牌的商品都是小類的NO·1。他認為自有品牌最終一定會成為零售商價值觀、提供給消費者價值的體現。杜勇介紹說,T11在生鮮品自有品牌的占比做到了31%。他認為做自有品牌實際上是零售商跟品牌方關于定價權的競爭,自有品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的核心。張慧雪表示,開發自有品牌,更多出發點在商品的差異化,能夠創造自己的品牌,培養忠實的顧客。對于業態創新話題,王衛表示業態創新一定要基于原來業態能做好,才能把新的業態做好,業態一定要適應市場的變化。王濤也對此表示認同,因此天虹超市精力主要放在現有業態優化升級上。在杜勇看來,創新分兩種:一種是漸進式創新,一種是顛覆式創新。他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創始人要認知創新,有可能是認知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張慧雪表示,超市發的理念是立足主業,圍繞好顧客,做好顧客服務的延展。會上,在自有品牌專業巡講環節,海洋管理委員會MSC中國區高級商務經理李洋洋,寧波啟福龍鞋業總經理林平,云南連鎖經營協會執行會長胡渝明,上海市自有品牌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方獻禮帶來精彩演講。美團閃購超市NKA負責人田碩帶來演講《助力實體零售 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到家業務》微信支付商超零售運營負責人文元芳帶來演講《遇“挫”則強 加速深耕零售經營》冰山松洋冷鏈(大連)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車陸寬帶來演講《創造綠色,低碳生活》點三三科技董事長馬達帶來演講《數字化時代下零售生意的底層邏輯 打造單店盈利模型》
藝康集團大中華區零售事業部總監李琦帶來演講《基于主體責任的門店食品安全管理》
本次會上,還特設生鮮果蔬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專題論壇,生鮮傳奇總經理沈華鋒,永輝超市食品安全總監陳建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周慧博士、副研究員帶來精彩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