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元初新鮮事
元初新聞 | 靈動通四海,柔性供應鏈
時間:2021-11-19 14:35瀏覽:6915
11月18日,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新消費論壇系列峰會——2021超市發展戰略高峰論壇”上,廈門元初食品總裁、副董事長陳啟明上臺分享了企業從誕生到成長中自有品牌商品開發的心得。
“Dynamic Makes Solutions 靈動通四海!”是元初食品柔性自有品牌的宣傳口號,這句話伴隨著元初食品自有品牌商品包裝和文宣,出現在歐美的零售超市,也出現在北美亞馬遜電商平臺。陳啟明的演講題目就是“靈動通四海,柔性供應鏈”。以下是演講內容摘要:
元初食品總裁、副董事長 陳啟明在會場發言
教科書上的市場就像是金字塔。做生意的人都希望,生意能夠得著頂端顧客,中間層也得有,底層市場還不落下。但是,對零售連鎖企業來說,國外對標的市場是紡錘型的,中間肥大粗壯的是中產階層,這是我們所謂的發達國家。而中國的市場目前沒有呈現紡錘型,更不是金字塔。中國市場更像一個香水瓶,方正的底座,包容吸納了非常龐大顧客的價格訴求,所謂的“淘便宜”;昂貴、奢侈、高端的商品,還只是小部分人的訴求。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未來幾年零售市場的轉型也將呈現出可樂瓶的狀態:底層“淘便宜”的需求依舊扎實,追求性價比的中產會伴隨“共同富裕”越來越腰粗肚圓,頂端的“瓶蓋”需求不漲不跌、剛性在那。這就要求零售連鎖企業,有能力經營小批量訂單,打造柔性供應鏈。在中國風起云涌的市場變化中不斷迭代。
柔性產業鏈是從變革中出來的。傳統的制造業這些年遇到了全球一體化動搖,人為碎片化的現象加劇,以美國為代表的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正在臉紅耳赤地博弈。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出現的零售數字化、全產業自動化,乃至人工智能,給市場帶來越來越多的機會。
元初食品在過去的十年中,超市售賣的產品超過50%、接近60%來自自有品牌商品,這是一條挺難的道路。元初選擇了把自有品牌當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關注建設自有品牌的企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注重自有品牌的企業共同要解決的問題,如按需定制。經過20年的發展,元初食品現在有能力解決跟企業匹配的起訂量問題。國際品質,全球同步,就是一個拼單、拼力氣的苦行僧賽道。
今年開始,元初已經開始挑戰深水區,在稀缺生鮮供應鏈資源、在種子基因層面,合縱連橫投資戰略合作,希望和傳統的供應商,能有所區隔差異化經營。品類攻堅迎難而上的項目,有和聯成合作的全球金槍魚的合資項目,也有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背景的中農海稻合作的國家生態糧倉項目。
元初的FPB(柔性自有品牌Flexible Private Brand)是元初定義自有品牌商品選擇風格和供應鏈管理特色的標識,表明食品開發和選擇過程中的價值觀、差異化和突破口。
元初食品的前身,是從事食品國際貿易的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定牌開發、中性包裝、集中采購、散貨拼柜的柔性供應鏈資源和柔性服務經驗。標注“FPB”標志的商品,出口到許多國家。FPB商品,真刀真槍考驗元初的差異化、定制化能力。
柔性供應鏈讓元初食品實現了“能大能小”,從種子、原料、配方、起訂量、特殊族群,都可以靈活“剪裁”。元初的供應鏈,可以從北美定制精釀啤酒,也可以為鼓浪嶼定制蘇打水,既出現了關注血糖族群的抗性淀粉功能大米,還可以為一次校慶提供定制版冷凍湯圓。
對于市場定價,元初認為:消費者有權力用最低價格買到最好的商品!元初也一直在為此努力。當然,最好的商品的,如何匹配消費者愿意付的最開心的價格,還有無限的內涵待開發,這就是市場細分的機會,而這似乎也是不少零售企業沒空或者不屑去琢磨的事情。
一個企業的“靈動”,是思維方式的自我調節,也是因應時局的選擇。共同富裕是大家的機會,供應鏈的“柔性”中,蘊藏大把的機會。十九屆六中全會報告中說的“堅持胸懷天下”“堅持自我革命”,一樣可以分享給所有的零售連鎖同仁們共勉!